请输入关键字
top
EN
提交
天子宸章——历数清代皇帝宝玺

主题:天子宸章——历数清代皇帝宝玺

主讲嘉宾:郭福祥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主办单位:伪满皇宫博物院

协办单位:长影旧址博物馆、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东北师范大学民俗博物馆、长春市规划展览馆、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长春市方志馆

讲座时间:2017年11月16日上午9点30分

讲座地点: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二楼学术报告厅

温馨提示:本次讲座现场听众均有特别礼物赠送!

嘉宾简介:

郭福祥,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1989年自吉林大学考古系博物馆专业毕业后,进入故宫博物院从事宫廷文物的保管、陈列和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宫廷印章、玉器、宫廷钟表收藏史、中西文化交流和宫廷生活。先后担任北京市文保文物鉴定中心鉴定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培训部讲授专家等多项社会职务。

学术成果:

《乾隆宫廷玛纳斯碧玉研究》《时间的历史映像——中国钟表史论集》《中国皇帝与洋人》《明清帝后玺印》《清代帝后玺印谱》《受命于天——故宫藏清代皇帝御用玺印》《钟表的中国传奇》等多部专著,并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讲坛回顾:

  11月16日上午9点30分,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二楼学术报告厅,由伪满皇宫博物院主办的长春文博讲坛,特邀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郭福祥先生讲述清代皇帝宝玺背后的历史。讲座由伪满皇宫博物院王志强院长主持,来自文博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历史爱好者及伪满皇宫博物院职工一百多人参加了讲座,另外,有上千多人通过伪满皇宫博物院的微信、微博直播平台观看了本次讲座。

 
王志强  院长

  郭福祥先生首先介绍了历代皇帝玺印简史,自秦汉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明以前各朝代的皇帝宝玺存世者已经寥寥无几,目前,只有明清两朝的帝玺尚有较多的遗存。特别是清代皇帝御用宝玺较完整地保存下来,除少数因战乱散失民间和海外,绝大部分仍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郭福祥  研究馆员

  这些宝玺均是皇帝的御用之物,制作时多由皇帝下旨,由内务府造办处御用工匠完成,一般要经过选料、雕纽、选择印文、书篆、呈皇帝御览、修改、刻制、磨光、进呈等程序,要求严格,做工精细,极具皇家雍容华贵之特色。

 

  清代皇帝玺印的材质丰富多样:主要分玉、石、木三类。具体包括和阗玉、玛纳斯玉、岫岩玉、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石、檀香木、竹根、金、银、铜、象牙、犀角、陶瓷等。清代皇帝玺印的保存,主要集中于三个宫殿。其中,交泰殿是保存皇帝玺印的最高级别的宫殿,当朝皇帝正在使用的私玺一般保存在懋勤殿,前朝御用诸玺则制箱存于景山寿皇殿。除了这三个殿,从乾隆时期开始,有部分印玺散放在各宫,如乾清宫有“敬天勤民”、“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皇极殿有“太上皇帝之宝”。

 
碧玉袭纽

铜镀金交龙纽

  郭福祥先生认为,清代皇帝宝玺种类繁多,包罗万象。清代正值我国篆刻艺术的黄金时期,各种艺术流派纷呈,同时各种印材也得到充分发掘,大量的优质印材被搜罗进宫,客观上为清代帝后玺印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宫廷也网络了文化修养丰厚、手艺高超的文人和技艺人服务于宫廷,加之皇帝的参与,使得清代帝后玺印制作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规范、严谨而又不失艺术的水准,值得关注和研究。对清代皇帝玺印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类别入手:第一类:皇权标志——国宝;第二类:乾纲独领——政命方略之闲章;第三类:怀抱古今——性灵情趣之闲章;第四类:天府珍藏——鉴藏玺;第五类:琼楼玉宇——宫殿玺。

 
青玉交龙纽

  在讲座中,郭福祥先生提出,通过这些藏品,不但可以得知清代皇帝宝玺的基本情况,诸如宝玺的数量多少、制作程序、保存方式、使用情况等;还可以探究国宝制度的演变、闲章中所反映出的皇帝的为政思想,皇帝个人的心路历程;更能够了解皇帝宫廷中文事活动的脉络、宫殿苑囿土木兴衰的变化等。大到重要的历史典制,小到皇帝言行心理,在方寸的宝玺中多有体现,对于研究清代中央集权制度下宫廷政治、思想和文化诸方面都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

 

  在讲座尾声,郭福祥先生还与现场听众展开了热情互动,现场提问的听众还幸运地获得了伪满皇宫博物院特制的,由郭福祥先生亲笔签名,盖有清代皇帝宝玺印章的收藏册。

  长春文博讲坛由伪满皇宫博物院主办,长影旧址博物馆、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东北师范大学民俗博物馆、长春市规划展览馆、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长春市方志馆等多家博物馆单位协办。讲座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加。

  报名电话:(0431)82888678



文、图:科研中心

编辑、排版:数字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