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EN
提交
第九届溥仪及其时代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2年12月10日,由长春市政协文化文史委指导、长春溥仪研究会主办、伪满皇宫博物院承办、长春植秀文旅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第九届溥仪及其时代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此次会议因受疫情影响,几经波折后转为线上召开。会议开幕式中,伪满皇宫博物院院长王志强致欢迎辞,感谢各位专家学者莅临到会。此次会议共收到70篇专业论文,论文作者来自于日本、俄罗斯以及中国北京、上海、天津、海口、昆明、成都、武汉、杭州、西安等20个城市,分属于高等院校、社科院、档案馆、博物馆等机构。


      这次会议最突出的亮点有两个:一是青年学者参会论文选题新颖、资料详实、论证完整。共有20名青年学者提交论文参会,他们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学府。青年学者们利用多国资料,在溥仪研究的整体性和长时段下,选取关乎国家政局变动、社会变革的重要人物与历史事件,剖析溥仪与时代、溥仪与世界的关系。另一个亮点是会议收到数字人文视角下相关学术探讨的论文。在元宇宙迅速发展的今天,数字人文为溥仪及其时代研究提供新的范式,也提出新的挑战与实践。会议学者围绕溥仪知识图谱、数字展览变革展开阐述,为未来溥仪研究提供新理路,也为研究成果的活化开辟新领域。


      研讨会共分三个专题进行研讨。第一组是“溥仪解读”专题,其中云南大学常芳彬的《1909—1911年陈宝琛仕宦经历与宣统政局》探析陈宝琛最终出任帝师的前因后果。南开大学闫荣娇的论文《溥仪与英国的互动管窥——以溥仪留英谋划为中心的探讨》结合外交档案讨论溥仪在1922年和1923年的两次“出逃”计划。四川师范大学李腾达的《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之关系——以溥仪出宫事件为线索的考察》则考察了1924年底溥仪出宫事件中各方的反应。伪满皇宫博物院冀萌的《1920 年代男士着装风格变化——以溥仪为例》与安超蕊的《溥仪与1920年社会风潮浅析》考察1920年代溥仪在紫禁城与天津时期的着装风格和生活方式变化。中国工商银行长春分行张临平的论文《浅析清东陵盗案及对溥仪的影响》分析清东陵盗墓案对于溥仪决定前往东北成为“执政”的影响。伪满皇宫博物院刘建华《伪满皇帝溥仪对清朝祖先的祭祀》一文围绕伪满时期溥仪祭祀清朝祖先的活动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内蒙古财经大学斯钦巴图《溥仪御驾巡幸“满洲国”西北各省与《青旗报》报道之研究》一文,利用了蒙文报刊资料发掘了与溥仪巡幸伪满洲国西北各省相关的报道。九三学社长春市委办公室孙诺则在《伪满洲国“帝位继承”问题上溥仪、溥杰与关东军的博弈与均衡》中利用博弈理论讨论了溥仪、溥杰和关东军在继承问题上达成的均衡关系。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张绍祖的论文《溥仪的辽宁之缘》主要梳理了溥仪在伪满时期与接受共和国改造时期在辽宁的活动。王庆祥所整理的于镜涛口述资料《从中东铁路附属地警官到伪满大臣——我在伪满年代的一段回忆》为伪满时期的口述史料作了重要补充。吉林大学咖特丽娜(Pantaeva  Ekaterina)的《溥仪从被拘捕到哈巴罗夫斯科》一文梳理了溥仪从在沈阳机场被捕到被带往苏联哈巴罗夫斯科成为苏联的囚徒的过程。抚顺市社科院王平鲁的《法国记者作家博达尔生平及其关于溥仪改造的报道》与群众出版社孟向荣的《“改造居然举世惊”——征引〈我的前半生〉例说》两篇文章则着重讨论了溥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造时的情况。伪满皇宫博物院王昊《从符号学角度解析“溥仪”的象征意义》一文梳理了九个阶段的“溥仪”符号解读。伪满皇宫博物院陈宏的《数字人文视角下溥仪知识图谱的建构、应用与展示研究》则立足于数字人文视角分析和研究了溥仪的社会关系知识图谱。伪满皇宫博物院李莉的《守正创新开放包容——数字人文背景下伪满皇宫博物院策展变革》则讨论了伪满皇宫博物院如何使用数字技术变革与改善展览。

      第二组是“国际视域下‘满洲国’史研究”专题。在小组讨论中,哈尔滨社科院刘汝佳《揭露与掩盖:二战后美国对德日生物战态度对比研究》、东北师范大学赵士见《编成•机构•人员:侵华日军第 100 部队再研究》、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王宇《刍论七三一部队在诺门罕战争中的细菌战——兼谈一〇〇部队与五一六部队在诺门罕战争》等文通过梳理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相关情况,熟练运用日文档案资料,较为详实地对相关史实进行扎实考证,极大丰富了侵华日军细菌战的研究。吉林省档案馆吕春月《试论邮政检查在关东军防谍工作中的作用》一文利用馆藏档案,分析关东宪兵队如何利用邮政检阅实现“防谍防匪”目的。北华大学张铭睿《日本驻满海军部的“满洲经营”初探》利用中日文资料,探析日本海军部驻伪满海军的活动,剖析日本海军攫取伪满海军实权。东北师范大学高聪《从“王道” 到“皇道”:伪满“王道” 统治理念的日本化》从“王道”“皇道”二词的含义变化,阐述日伪如何将中国传统统治术语“王道”嫁接为伪满统治的“理想”。东北师范大学陈敬瑞《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兽疫科研活动——以满铁兽疫研究所为中心的考察(1925-1945)》分析日本为应对中国东北畜疫,设立满铁奉天兽疫研究所。齐齐哈尔市博物馆王天蛟《侵华日军第五一六部队研究回顾与展望》详细回顾日本化学部队——侵华日军第五一六部队的研究。伪满皇宫博物院王文丽《媒体视阈下吉长铁路修建原因分析——以《盛京时报》相关报告为依据》,借助《盛京时报》中的媒体报道分析当时吉长铁路修建的成因。东北师范大学谭玉秀《伪满时期日本与东北森林资源流失的探研》,利用中日两方资料分析日本攫取伪满森林资源,致使当地森林面积减少、林木蓄积量减少。于耀州《马占山“降日”问题再思考》在梳理相应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认为,把马占山与日本侵略者及伪满洲国之间四十余天的关系定性为“合作”更符合历史事实。

      第三组是“溥仪时代”专题。在小组讨论中,刘景瑜《冲突与妥协:福州事件与日本新闻媒体的报道》以“福州事件”为切入角,分析日本《时事新报》等报纸误导民众,渲染事件是中方排日运动的后果,主张对华采取强硬态度。黑龙江大学高龙彬撰写的《张海云、哈尔滨基督教卫斯理会及其幼稚园研究》以哈尔滨基督教卫斯理会及其幼稚园为例,思考在史学研究中资料碎片化和整体性的问题。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周爱民撰写《大连东关街的历史文化与文物价值研究》关注大连东关街的历史与文物价值,希冀东关街成为最具大连风土人情味道的历史文化街区。福建师范大学张佚飞《权势纷争与边防构建——光宣之交吉林边务督办设置及裁撤研究》利用档案资料,微观分析吉林边务督办设置与裁撤。中国政法大学陈大炜《浅析朝鲜总督府对中国东北移民侵略》一文探析日本朝鲜总督府在“九一八事变”前高压政策迫使朝鲜族民众向中国东北移民,“九一八事变”后又借机推动朝鲜族民众移民。西安理工大学王卫《清末中央官员群体的结构性变迁——以族籍与人数规模为中心》认为清朝中央主要部门官员的总人数未减反增,而随着机构改革,汉人官员的绝对数量呈上升趋势。吕梁学院李宁《1912-1931年间关内移民东北成因的历史考察》认为到东北的关内移民,以山东人最多,河北人次之,山西人再次之。移民东北主要有天灾人祸、东北优越生存条件、优惠政策、早期带动等原因。辽宁省档案馆权芳敏《满铁设立委员会及满铁的出笼》从满铁设立委员会为切入角,分析日本为推行大陆政策筹建满铁。张连杰《孙中山•辛亥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试论与孙中山、辛亥革命相关的几个问题》从提出“振兴中华”口号、开启复兴闸门等方面探讨与孙中山、辛亥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联的几个问题。曹龙《万福麟与江桥抗战》认为万福麟一方面秉持南京国民政府力避冲突,静待国联解决争端的方针;另一方面,推举马占山主持黑龙江省军政事务,下令在江桥打响抗战第一枪。

      在三个小组充分研讨后,由中山大学程方毅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谭玉秀教授、北华大学刘景瑜教授担任小组评议人,对每位发言论文给予点评。受评者根据评议人意见,及时吸纳修改。最后,学术研讨会在参会学者约定下次再会中圆满落幕。


   供稿:《溥仪及其时代》编辑部 赵士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