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EN
提交
五四启蒙运动中的新派与旧派

  主题:五四启蒙运动中的新派与旧派

  主讲嘉宾: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办单位:伪满皇宫博物院

  协办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及软件学院、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及经济管理学院、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春建筑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学院、长春市博物馆联盟单位

  讲座时间:2019年3月26日周二下午13点30分

  讲座地点: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二楼学术报告厅

  直播地址http://live.weibo.com/show?id=1042152:c170d4ffa168cbe9dd1b894e04da2dcd

  嘉宾简介

  许纪霖教授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是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攻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专业研究生。1993年,担任上海历史学会秘书长。1997年,调入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2002年,回母校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至今。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并兼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决策咨询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等多项社会职务。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日本爱知大学、东京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或高级访问学者。

  许教授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与知识分子研究,代表作有《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大时代中的知识人》《第三种尊严》《启蒙如何起死回生》《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等数十部学术著作。1980年代以来,许教授持续关注学界前沿和文化热点,在历次重要思想论争中均有不容忽视的声音,是当代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之一。


讲坛回顾:


 

  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一百年前的五四启蒙运动及其所代表的五四精神,直到今天依然激励着中国人。五四运动如何产生?有哪些人参与?新旧两派论战背后还有哪些闻所未闻的历史细节?3月26日下午,伪满皇宫博物院主办的长春文博讲坛特邀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许纪霖老师,举办“五四启蒙运动中的新派与旧派”专题学术讲座。


  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围绕着新旧与中西文化,曾经有过三场辩战:《新青年》与林琴南的骂战、陈独秀与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论战和研究系的张东荪与《新潮》傅斯年之间的辩论。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新青年”,被称为新派,而他们的论战对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保守的旧派。但无论是林琴南、杜亚泉,还是研究系的精神领袖梁启超,他们从旧学阵营而来,在清末民初都是被公认的新派人物,属于“旧派中的新派”。只是到了新的一代知识分子崛起,他们才变得“旧”,但依然有其“新”的趋向。

  晚清这批“旧派中的新派”,在民国初年为时人称为“老新党”。“老新党”是五四知识分子对上一代晚清新派的轻蔑之称,在他们看来,不将曾经启蒙过他们的父辈归为旧派,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新。这是思想史上常见的“弑父”现象,只有打倒了父辈,才足以长大成人。不过,五四的新青年们也知道,在一般世人心目中,梁启超们毕竟还属于新派,故送他们一个“老新党”的雅号,固为“新党”,却已过时,新得不够时代,不够彻底。这种新旧混杂的感觉,是陈独秀、胡适和傅斯年断然没有的。在五四时期,他们自信、阳光,傲视老一辈,相信唯有自己代表了文化的未来。只有自我反思意识比较强的鲁迅,对自己灵魂中的阴暗面有所警惕,自称自己只是过渡的一代,“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像胡适、傅斯年,是要到了五四运动的十年之后,等到更新的革命一代崛起要打倒自己了,才承认“我们的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


  如果从知识性而言,五四时期的两代启蒙者并无太大的区别,因此,地方上的年轻读者对他们办的杂志是兼容并包,作为一个新知的整体加以接纳。既然知识上都是新的,不存在新旧区别,而且杜亚泉以及梁启超手下的四大干将对西学的了解,比较陈独秀、胡适、傅斯年毫不逊色,那么,所谓的新旧又从何说起呢?五四阵营的大将蒋梦麟在1919年对此一语而中的:新思想不是知识,而是“一个态度”!这个态度是看思想是否往进化的那个方向走,而所谓的旧,“是对于这新态度的反动”。这就意味着,“老新党”的知识并不陈旧,但他们对传统的态度太旧了,竟然不往西学所指明的进化方向走,还在留恋传统,搞新旧调和。按照陈独秀斩钉截铁的说法:“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由此可见,五四时期的新旧之争,并非知识之争,乃是态度之争。


  虽然同属启蒙阵营,“旧派中的新派”办的《东方杂志》与《学灯》,与五四新一代知识分子办的《新青年》与《新潮》,在刊物的性质上是不一样的,前者是追求兼容并包、客观理性的公共刊物,而后者呢,则是立场鲜明、充满战斗性的同人刊物。《东方杂志》的公共性和开放性自不待言,《学灯》在创刊宣言中明确表白“屏门户之见,”“非为本报同人撰论之用,乃为社会学子立说之地”。晚清民初一代人相信的是“公理”,当超越的传统“天理”衰落之后,替而代之的,便是符合普遍人性的、全球普世的“公理”。新文化运动的使命,便是介绍和传播“公理”,它是知识的、科学的,因此新文化的态度就是兼容并包、客观公正。然而,《新青年》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同人刊物,早期继承《甲寅》的传统,是一个安徽人为主的同人圈,陈独秀入主北大之后,又成为北人新派同人为核心的同人刊物,具有强烈的党人倾向。陈独秀、钱玄同在辛亥革命时期就是革命党人,他们将党人的偏激、武断的革命气象带到杂志中来,文字充满了宗教性和战斗性。然而,“新青年”们要从老一代启蒙者那里夺过舆论的话语权,需要的正是那种革命家的绝对自信、斩钉截铁和不容反对,而这种狂飙的气质,恰恰最能吸引在新旧冲突中迷失了方向感的年轻人。

  回望五四历史,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呢?,许老师认为,历史发展复杂多元,五四启蒙运动中的“新”与“旧”,从来都不是那么泾渭分明。我们未来的文化复兴与重建之路,必然是一个超越“新、旧”、超越“东、西”的历史过程。

  在学术报告会的尾声,许老师与现场慕名而来的听众进行了热情互动。大家就五四启蒙运动历史相关问题请教了许老师,许老师一一做了精彩解答。


伪满皇宫博物院副院长赵继敏

  本次讲座由伪满皇宫博物院副院长赵继敏主持,来自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师生、社会各界历史研究爱好者及伪满皇宫博物院职工两百多人参加了讲座,此外,还有5万多人通过伪满皇宫博物院的微信、微博以及今日头条等直播平台观看了本次讲座。


   “长春文博讲坛”由伪满皇宫博物院主办,吉林大学文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春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春建筑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学院、长春市博物馆联盟单位等多家高校、博物馆单位协办。讲座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加。

电话:(0431)82888678。


文字:科研中心

排版、图片:数字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