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EN
提交
中日关系的“结”与“解”

主题:中日关系的“结”与“解”

主讲嘉宾:沈海涛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办单位:伪满皇宫博物院

协办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长影旧址博物馆、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东北师范                   大学民俗博物馆、长春市规划展览馆、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长春市方志馆

讲座时间:2018年4月26日 上午9点30分

讲座地点: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二楼学术报告厅

嘉宾简介:

  沈海涛教授,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6年吉林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获历史学硕士,1998年,日本国立新潟大学现代社会文化研究科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归国,受聘于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历任日本国立新潟大学、明治大学、樱美林大学、关西学院大学、立命馆大学客座教授,日本鸟取政策综合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并兼任中华全国日本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等多项社会职务。



沈海涛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日本近现代政治外交史、中日关系和东北亚国际关系问题。先后撰写出版了《大正时期日本外交的中国认识》《外交漂流:日本东亚战略转型》《日本国家战略与东北亚外交》《中日关系新探索》等多部著作,并发表《战后中日关系中的民间交流:特征、作用与课题》《东北亚国际环境新变化与中国的外交选择》等学术论文数十篇。



讲坛回顾:

  讲座由伪满皇宫博物院赵继敏副院长主持,来自吉林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师生,文史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历史爱好者及伪满皇宫博物院职工共两百多人参加了讲座,此外,还有5万多人通过伪满皇宫博物院的微信、微博直播平台观看了本次讲座。

赵继敏 副院长

  沈海涛教授首先解析了“我们为什么必须重视中日关系”的问题。从历史看,中日两国经历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交往,双方关系源远流长。从现实看,中日两国分别作为世界第二大、第三大经济体,无论是在东北亚还是世界范围内,都是举足轻重的力量。中日两国之间,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交流,已经深入到各个方面。两国既有政府之间战略互惠文件的签署,也有民间积极地文化互动;既有部分日本人从事中日友好活动,资助留学生、帮助中国建设,也有日本右翼政客、右翼媒体损害中日关系的言论和举动。这些都说明了中日关系的复杂性,我们既要从细微之处观察中日关系,更要从大局长远视野思考中日关系。

沈海涛 教授

  面对中日关系的复杂局面,我们要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底蕴和自信。目前中日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很高,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变动,带来的影响是,中日之间经济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根据两国经济形势与政策选择,中日在东北亚区域内的经济交流,需坚持“互补⇒对等”的原则。对于中日两国社会文化存在的异同,民众感情的变化,以及“先入为主”的相互认知,在媒体宣传上,应警惕诱导舆论的风险。

    对于中日关系,沈海涛教授认为,朋友可以选择,但邻居不能选择。中日关系的症结之一,是历史与现实的纠葛,既有两千年的友好交往历史,又有近代战争留下的惨痛记忆。中日关系的症结之二,是相互依存与相互不信同步加深,“村山谈话”与“安倍谈话”、“政冷经热”与“政冷经凉”,双方关系时好时差,十分不稳定。中日关系症结之三,是战略互惠与战略竞争并存。

    中日关系困局之“解”何在?沈海涛教授指出,一是要适应两国之间竞争与合作的新常态。二是通过民间交流打开“心结”,解铃还需系铃人,民间交流的基础是青少年,民间交流应具有多样性与多层性。三是新闻媒体应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不应炒作、诱导、煽动极端情绪。

  最后,沈海涛教授提出,我们应站在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处理中日双边外交问题,共同维护和平与稳定、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安全合作、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开放包容、相互合作、共同繁荣,促进友好交流与世代友好合作。

  在讲座的尾声,沈海涛教授还与现场听众进行了热情互动。多位听众围绕中日关系热点问题请教了沈海涛教授,沈海涛教授分别作了精彩解答。

 

  长春文博讲坛由伪满皇宫博物院主办,吉林大学文学院、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长影旧址博物馆、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东北师范大学民俗博物馆、长春市规划展览馆、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长春市方志馆等多家高校、博物馆单位协办。讲座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加。

  电话:(0431)82888678

 

 


 

文:科研中心

编辑\排版\图摄:数字信息中心